我自認不是一名羽球迷,只是把「看羽球賽」當做社交活動之一。我甚至是一個搞不清楚羽球計分規則的人。但周圍很多朋友都喜歡,尤其是馬來西亞人。雖然代表馬來西亞打羽球的球員很多都是華人,但看羽球這活動可是不分種族的。我記得某年看過一個小短片,在李宗偉獲勝的那個瞬間,吉隆坡某處的公寓滿是歡呼聲。
小時候,父母每週都會去打羽球,收網、當人肉計分牌和撿球是小孩子的專屬工作。每當有羽球賽事,這就是全家一起看電視的活動了。就連早睡早起的爺爺,也會為了球賽而晚點睡。三個月前爺爺去世了,我們在整理遺物的時候還看到當時已高齡86歲的爺爺從報紙上手抄賽事日程以及李宗偉的剪報,可見多有愛。
在耳濡目染之下,從黃綜翰的年代看到李宗偉嶄露頭角,我這麼一個不合格的羽球粉絲,漸漸變成了李宗偉的腦殘粉。在2012年倫敦奧運前,李宗偉出版了一本自傳,雖然那時我遠在台灣,仍然請家人幫我買了這本書(覺得馬來西亞中文書籍市場不大,可能不會再版,賣完就沒了)。
這本書巨細靡遺地記錄了李宗偉的成長,記錄了他參與過的球賽,甚至是每場的比分以及他的心聲(尤其是得到北京奧運銀牌的心聲!)。書中當然也有記錄他與太太的一支筆的愛情故事。這本書圖文並茂,有許多李宗偉的舊照片、媒體照片,相關球員、教練小簡介,運動項目解釋,甚至是羽球場地的小故事也有!對我這麼一個不專業的粉絲來說,這本書實在是可以算是小小的羽球工具書了(附錄還有附上計分規則)。十分推薦+收藏!
當時除了這本書,他也在另一篇採訪中提及北京奧運之後的心聲:
小時候,父母每週都會去打羽球,收網、當人肉計分牌和撿球是小孩子的專屬工作。每當有羽球賽事,這就是全家一起看電視的活動了。就連早睡早起的爺爺,也會為了球賽而晚點睡。三個月前爺爺去世了,我們在整理遺物的時候還看到當時已高齡86歲的爺爺從報紙上手抄賽事日程以及李宗偉的剪報,可見多有愛。
在耳濡目染之下,從黃綜翰的年代看到李宗偉嶄露頭角,我這麼一個不合格的羽球粉絲,漸漸變成了李宗偉的腦殘粉。在2012年倫敦奧運前,李宗偉出版了一本自傳,雖然那時我遠在台灣,仍然請家人幫我買了這本書(覺得馬來西亞中文書籍市場不大,可能不會再版,賣完就沒了)。
這本書巨細靡遺地記錄了李宗偉的成長,記錄了他參與過的球賽,甚至是每場的比分以及他的心聲(尤其是得到北京奧運銀牌的心聲!)。書中當然也有記錄他與太太的一支筆的愛情故事。這本書圖文並茂,有許多李宗偉的舊照片、媒體照片,相關球員、教練小簡介,運動項目解釋,甚至是羽球場地的小故事也有!對我這麼一個不專業的粉絲來說,這本書實在是可以算是小小的羽球工具書了(附錄還有附上計分規則)。十分推薦+收藏!
當時除了這本書,他也在另一篇採訪中提及北京奧運之後的心聲:
很多人都稱他為無冕之王,是一位沒有世界冠軍頭銜的世界第一。他和林丹的比賽是全球羽球迷所矚目的,不知道大家是在看他怎麼贏還是看他怎麼輸?去看看BWF計算與林丹對壘的勝負次數,那是一整頁最低的數字(輸最多次),要說這麼累積下去沒有壓力嗎?我覺得不可能,全球都在看,馬來西亞人第二天能不能放假就看他了。但在這本書裡面,他反復地提到,運動員固然追求贏,但他仍然享受在羽球帶給他的快樂。
尾聲的部分,李宗偉希望自己一直能夠維持初心在打羽球,也希望在征戰2012倫敦奧運之後,再三年就退役,但他也指出中國的新苗已經在培育中,但馬來西亞卻是在青黃不接的狀態。六年之後,我現在回看這本書。如同他所寫,未來的事情誰知道?那時候的他可能也沒想到自己還會征戰2016年里約奧運,還拿了第三面銀牌,而馬來西亞羽球代表隊也拿了三面銀牌!但是,馬來西亞的重擔還是在他的肩膀上。傳聞他可能還會在2020東京奧運代表馬來西亞征戰,希望馬來西亞早日培育年輕的苗子上來接下國家榮耀的重擔啊!
-------------我是電影部分的分隔線-------------
先来看看电影预告片:
很像李宗偉對不對!
一直以來,我是蠻支持馬來西亞本土的華文電影、音樂等等的。萬事起頭難,尤其是主流中文電影都以兩岸三地為主,馬來西亞的rojak電影,中英文廣東福建話參雜,看起來不倫不類,實則卻是真實的一面。我們就是rojak。(什麼是rojak?就是各種混合在一起的食物,可以簡單理解為黑色醬的蔬菜水果沙拉)
這部電影,大多是在球場內拍攝,大概大部分的成本拿來請臨時演員了吧哈哈。燈光特效等等也算過得去,因為本來這部電影走的就不是磅礴好萊塢路線。
畢竟是一個要賺錢的商業電影,電影中以2006年的馬來西亞公開賽「終於贏了林丹」結束了,是一個美好的happy ending結局。而與自傳不同,自傳中以一場輸給諶龍的比賽作為結尾,傳遞出中國新苗進步神速,未來的他會面臨更艱難的路途(真的,里約奧運他就輸給諶龍了)。
看完電影,都想要去跑步打羽球了。
認真地說,電影切入的角度,是給年輕的馬來西亞人一個夢。如同電影開頭一個小孩對李宗偉(真人演出)說,要怎麼成為像拿督這樣的人?(然後故事就開始倒敘了)。所以這電影是一個美好的結局,告訴你,不要害怕比別人矮小,不要害怕失敗。
而自傳呢,就比較現實一些了,所以才會不停提到馬來西亞青黃不接、中國新苗好厲害、又輸掉比賽等等。
更令人唏噓的是,這本書出版六年之後,
現實還是一樣地令人唏噓。
或許讓我們期待看看2018的Thomas Cup是否有新的一頁了。最後,送上電影的主題曲——《逐光》,是一首中文+馬來文的歌。
Comments
Post a Comment